新渡鎮:農旅融合探新路 品牌強農繪“豐”景
時間:2025-06-05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新渡鎮,一片充滿希望的田野。苗山湖生態園引領農文旅融合新業態,云水村集體經營千畝良田,兩種鄉村振興模式在此共生共榮。
圖為苗山湖生態園一角。
重塑鄉村業態,農旅融合的振興范例
在老206國道旁的土橋村,650畝的苗山湖生態園的負責人程萍萍是位“90后”創業者。她大學畢業后曾在浙江電商公司工作,2022年接受土橋村黨總支的邀請返鄉創業。她的電商從業經驗成了生態園發展的“流量密碼”。
苗山湖生態園開放之初,程萍萍和她的團隊通過拍攝小視頻、開設平臺賬號,形成傳播矩陣,對生態園特色大鍋灶、自助燒烤、露營等項目進行宣傳。隨后,生態園不斷培育新業態,構建“月月有主題、季季有亮點”的產業生態。手機變成“新農具”、數據變成“新農資”、直播變成“新農活”,在網絡流量的加持下,如今的苗山湖生態園,已成為桐城鄉村旅游的新地標。
圖為苗山湖生態園一角。
“當時苗山湖項目因資金問題擱置,但這里交通便利,適合打造休閑場所?!背唐计蓟貞浀?。當年,她與原投資方共同投入1000余萬元開發苗山湖生態園,采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規劃建設現代農業科創園,推動科技與農業、旅游深度融合。
2023年,該園成功申報200萬元鄉村振興專項資金,啟動 “硬件升級三年行動”。新建的1000平方米多功能宴會廳配備了智能溫控系統和全息投影設備,每年承辦百余場婚宴、企業團建活動。在“土地入股+就地務工”機制下,園區周邊的農戶實實在在享受到了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成果。
圖為云水村秧田。
發展集體經營,品牌強農的共富路徑
距苗山湖幾公里外,云水村以另一種模式踏上鄉村振興之路。2021年,該村兩委決定將種植大戶無法續約的2500畝地收歸村集體自主經營,獲得絕大多數村民的支持。村內成立云澤水岸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簽約承包流轉田地,種植富鋅水稻。村兩委在全村擇優聘請3名經驗豐富的農田管理員,實行“年底薪5萬元+最低1200斤產量”的績效考核模式。
去年6月,云水村農事服務中心建成運行,標志著該村集體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該中心采用“黨支部+農事服務中心+農戶”模式,集中采購農資降低成本,實行規?;藴驶N植,運用先進農業科技,建設智能化育秧基地,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打造富鋅品牌農產品——“桐云鄉”大米,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發展鄉村微旅游,推動農旅融合。
2023年,云水村迎來農業豐收,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370萬元,成為新渡鎮首個集體經濟收入突破百萬元的“百萬村”。當年10月秋收后,村兩委支付村民土地流轉金100余萬元,支付本村農機服務隊費用70多萬元,村民務工報酬30多萬元,讓村民共享發展成果。去年12月,云水村拿出10萬元收益給村民現金分紅,并為每戶發放10斤“桐云鄉”大米。目前“桐云鄉”大米已在當地市場樹立了良好口碑。
苗山湖生態園與云水村,兩種模式,同一目標,新渡鎮鄉村振興的“雙星”實踐,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汪謝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