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街道:做活“三篇文章” 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時間:2025-03-17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近年來,文昌街道緊扣“產業強、生態綠、文化興”發展目標,立足資源稟賦,做活“三篇文章”,創新實施“一村一品”,走出了一條農村美、產業興、農民富的鄉村振興之路。
做好“農文旅”文章,發展特色產業。該街道以“一村一品”為抓手,依托大石板披雪瀑旅游景區、仙龍湖山水園等優勢資源,探索出了一條“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鄉村致富路。壯大傳統產業,進一步加快土地流轉,壯大水芹、茶葉、大棚蔬菜、瓜果花卉、水產養殖等城郊型特色主導產業,投資3500萬元新建小花茶產業綜合體項目,建成木耳、瓜蔞子、跑道養魚、圓桶養魚等種養基地28個,新增農業示范大戶7戶。推進觀光農業。進一步扶持交通村振興園林、官橋村冉香葡萄園等發展農業新業態,新建石河村水芹生態觀光園和龍眠河濕地公園,開展梨花節、親子采摘、垂釣大賽等農業觀光活動近百場次,游客達10萬人次。發展現代農業,引入山東銳旭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投資建設桐城市銳旭智慧農業產業園示范項目,通過“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形式,建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高效設施農業綜合體,成為推進當地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龍頭示范企業。做強民宿經濟,招引安徽桐之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2.18億元,建成集生態旅游、康養休閑、餐飲住宿、觀光采摘等功能于一體的桐溪半山緣民宿項目,一期已于2024年國慶節正式運營,營業收入已達400余萬元 。
做優“環境”文章,優化鄉村生態。該街道以生態宜居為目標,以拆舊拆違為突破口,以點帶面,因勢利導,有力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持續向好向美。推進“綠色革命”,加大造林綠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通過“見縫插綠、以綠擠臟、以綠擠亂”的方式,以建設“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小廣場、小廊亭”為抓手,全面優化鄉村生態環境。推行“廁所革命”,結合各村實際,精準施策,將農村廁改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實事來抓,截至目前,共改廁1342戶。推行“垃圾革命”,常態化開展清“村莊沿線、道路兩側、庭院四周、河道兩岸、溝渠周邊、廢棄莊園、殘垣斷壁、破舊圈舍、生產雜物、建筑物件”的“十清”行動,實施“增綠、拆違、治亂、造景”四大舉措,推動農村人居環境由“臟亂差”向“凈齊美”轉變。
做實“富民”文章,和美鄉村生活。培育特色產業。該街道新建2家特色高密度園桶養殖、跑道魚養殖,交通村和官橋村新建350畝稻蝦養殖,整治水芹菜主產區農田80畝。盤活閑置資源,交通村改造翻新老村部的辦公樓,對外招租,村集體經濟每年因此增收11萬元;官橋村流轉農戶閑置土地,因地制宜發展瓜蔞、木耳種植,既促進了農民增收,又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大石板村利用原石板小學屋頂安裝光伏發電設施,盤活披雪瀑旅游景區和村茶葉加工車間,每年增收21.9萬元。推進和美鄉村建設,汪洋村省級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官橋和美鄉村排門組中心村建設等全面提速,截至目前,該街道共建成和美鄉村省市級中心村7個。 (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