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贊偉大祖國?共建幸福文都】我的家鄉,我的摯愛
時間:2024-10-25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敲擊鍵盤,想記錄下平凡人追隨時代的腳步,我的思緒卻已飄遠。
時光回溯,走在1993年的桐城市區和平路上,人潮擁擠,市聲喧囂。站在時代的風口我也有躍躍欲試的沖動。父親希望我在鎮辦企業過著現世安穩的生活,而我常在“三班倒”之余,騎著單車走街穿巷捕尋商機,只為盡早實現心中的夢想:家里裝一部電話、買一輛摩托車,便覺人生值得。多番探索后,我還是決定在單位停薪留職,一腔熱血地投入商海,沒有資金沒有經驗,我在一次次失敗后又一次次堅持。我堅信,一切尚未定義,一切皆有可能!
1995年,在下崗再就業的滾滾浪潮中,我創辦了第一個屬于自己的家居生活用品店,批零兼營,后來慢慢積累,有了第二家店鋪——小家電專賣,并在鄉鎮增設了經營網點。2003年,我購買了第一套商品房,欣喜實現了安居樂業的美好心愿。
“當迷霧散盡后,天光大亮,我看清了遠方的燈塔,奔走在漫漫時光中。褪去青澀,我終于成為我故事里的主角”。2012年,由于黨和政府大力扶持小微企業,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我便申請獲得了政府貼息貸款,擴大了經營范圍,店鋪中的商品愈發琳瑯滿目。走南闖北、早起晚歸,每一天都很忙碌,每一天都很開心,雖然一路走來也很辛苦,但有黨的惠民政策扶持,還有家人們的鼎力相助,我終于實現了人生第二個愿望,擁有了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商鋪。門店前綠樹成蔭,綠化帶中四季花開。坐在明亮的臨街店鋪里,我無限感慨:今日所有的好,都源自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心底的堅韌與熱愛。
2016年7月,桐城遭遇前所未有的洪災,情急之中,我把庫存的防汛急需物資全部送到抗洪一線。捐物當日的下午,我還參加了省財政廳會計電算化及三門學科考試,竟然一并通過并獲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我心中喜悅:支援抗洪和自我提升兩不誤,果然功不唐捐啊。
2021年11月,為響應政府“推動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融合發展”的號召,我參加了桐城市人社部門舉辦的養老護理、育嬰托幼及家政服務等專業培訓,順利通過考核,獲得了多項技能等級證書,時刻準備著,為養老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漫步濱河公園,夜色闌珊中,有唱戲的,有閑坐的,有跳舞健身的,眼前之景,讓人油然而生滿滿的幸福感。時常覺得,我是個幸運的人,能夠生活在這座溫情脈脈的小城,有一間溫暖的小店,遇一些溫暖的人,生活像是經年老酒越久越醇,又像是不期而遇!
從青蔥少年,到鬢角有蒼,驀然回首,我感嘆時空的流轉與變遷!如今,一路前行的桐城已是山河錦繡、花開萬里。素有“桐城派故里、黃梅戲家鄉”之稱的桐城,加冠“院士之鄉、中國文學之鄉”的美名。
奮進中的桐城,是華夏大地上的一處風景,更是我一生的摯愛! (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