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專欄 > 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
文昌街道:黨建引領優服務 居民自治增活力
時間:2024-08-12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今年以來,文昌街道著力構建黨建引領、上下聯動、多元參與、共建共享的社區治理工作格局,以“皖美紅色物業”建設為抓手,在老舊小區探索“社區服務+居民自治”模式,推動社區服務力量下沉、觸角延伸,激活社區治理新動能。
黨建引領,打造社區黨建“新品牌”。該街道深化“皖美紅色物業”建設,構建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小區(網格)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協調運行機制,落實“1+5+N”協商辦事機制,完成現有117個小區“4個100%”全覆蓋要求,打造街道“紅芯驛站”、社區“睦鄰社”等多個黨群服務站,優化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的服務功能,落實“黨建+網格”、“黨建+信訪”等工作機制,在社區打造黨建“新品牌”。
居民自治,破解小區治理“老難題”。該街道老舊小區多為一些單位職工宿舍區、征遷群眾安置區,過去由單位、政府部門為物業管理服務買單,現轉變為業主自付相關費用,部分小區居民無法適應這一變革,導致小區出現“無人管理”現象。對此,該街道指導并督促社區干部進小區,組建業主委員會,征集社區居民的意見和建議,由業主委員會選擇物業管理公司。自各老舊小區業主委員會完成組建以來,各社區聯合小區業委會、物業管理公司、住建等相關部門,在小區治安防控、環境保潔、公共管理等方面合力攻堅,提升了小區生活的舒適度,破解了一批小區治理的“老難題”。
上下聯動,激活協商辦事“新活力”。該街道堅持“問需于民”,構建“響應閉環”,廣泛收集小區居民對社區建設、文化生活、小區管理、基礎設施改造等方面的意見建議,每月定期在各小區黨群服務站、“說事室”、“議事廳”等地集中協商辦事;持續加強社區工作者的業務培訓,提高社區干部特別是網格員的為民服務水平;發動社區居民參與小區共建共治,實現“小事不出樓棟、難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的小區治理目標。 (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