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專欄 > 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
文昌街道:強化黨建引領 精細為民服務
時間:2024-07-15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今年以來,文昌街道立足基層實際,堅持黨建引領,著力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創優,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強化組織引領,讓黨的政策“一貫到底”。文昌街道著力完善“街道黨工委-村(社區)黨組織-網格(小區)黨支部-樓棟(單元、村民組)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組織架構,已組建村(社區)、網格(小區)黨小組72個,設置黨員干部戶、黨員鄉賢戶、黨員致富能手戶等黨員中心戶288個,實現所有網格黨組織全覆蓋;通過推行農村“村民組例會”、城區“睦鄰會客廳”兩項機制,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導村(社區)民共同參與,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該街道西苑社區還探索“社區-駐區單位-社會組織”共建共治機制,組建“黨建聯盟”12家,建立資源、需求、項目“三個清單”,聯系共建單位79名在職黨員下沉社區開展微宣講進小區、健康義診、愛心理發等志愿服務;進一步健全小區黨組織、業委會、物業管理企業三方議事協調機制,著力解決老舊小區治理難題,因此獲評2023年度安徽省“皖美紅色物業”示范小區。
創新網格管理,讓黨的工作“一體推進”。文昌街道堅持把網格化服務管理作為重中之重,按照“方便群眾、便于管理、規模適度”的原則,構建“橫到邊、縱到底、無盲區”的網格化服務管理格局。該街道翻身社區圍繞“黨建+志愿服務”,探索建立群眾“無事常聯系、有事共商量、困難相互幫”的管理服務模式,運行“七彩網格”分色管理服務,組建了“紅橙黃綠青藍紫”七支志愿服務隊;西苑社區打造“苑好幫”服務品牌,通過運行幫辦代辦機制、制定幫辦代辦清單、建立幫辦代辦隊伍等舉措,“一對一”為社區老年人提供“保姆式”服務;建設社區設立“方姐幫幫團”老書記工作室、六尺巷社區設立“德鄰社”、文昌社區運行“四方聯席會”機制,這些創新做法都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提升。
厚植為民情懷,讓惠民服務“一路生花”。文昌街道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用心用情用力為群眾辦實事、為村(居)謀發展,實現“一站式”服務惠民便民、“一網式”通辦高效快捷。該街道西苑社區建立“零工驛站”,“線上+線下”結合,通過“社區快聘”APP,新增各類就業崗位70余個,落實就業困難人員重新就業30余人;三里社區深化“7×12小時不打烊+全科社工”服務模式,實現社區公共服務與群眾需求“無縫貼合”,贏得群眾好評;聚焦“雙職工”家庭子女課外時間“看護難”和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兩大難題,西苑社區打造“周五夜讀”品牌、翻身社區打造“童心桐力”兒童服務站,文昌社區開設“和美鄰苑·周六課堂”,使得未成年人關愛服務“靶向更精準、火力更集中”。 (楊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