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專欄 >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行動
桐城:拆違清亂“破題” 人居環境提升“加速”
時間:2024-06-25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今夏,無論是穿梭于國省道,亦或是行走在鄉村小道,細心的群眾都會發現兩側“顏值”的清爽升級。
變化,源于桐城市提升人居環境的堅定決心與強大攻勢。自2023年10月以來,《桐城市全面推進農房管控和鄉村風貌提升實施方案》《桐城市道路沿線拆違拆舊、清雜清亂專項行動方案》等文件先后出臺,將拆違清亂作為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突破口。
號角吹響,一呼百應。新渡、大關、雙港三鎮爭當排頭兵,迅速掀起了每天有行動、每周有進度的整治熱潮。
拆違清亂“加速跑”
一條短短的永正路,貫通了新渡鎮永久村,連接起新舊206國道,兩側樓房前原本密集的棚子已不見蹤影,一眼望去開闊整潔,而就在不久前,這里剛打贏了一場用時不足兩個月、涉及43戶人家的拆違攻堅戰。
圖為完成43戶人家拆違后的永正路兩側不見棚子。
一直以來,新渡鎮民營經濟活躍、土地要素緊張,不少商戶、居民喜歡在店鋪外、家門口搭建棚子,沿街沿路成為私搭亂建的重災區、拆違治亂的老大難。
“再難,也要迎難而上!”鎮黨政領導班子會、機關干部會、各村黨組織書記會層層召開,統一了鎮村干部的思想認識與行動步調。從4月1日啟動折除私搭亂建工作至今,全鎮已清理廢舊廣告牌322個、私搭亂建570戶、無功能建筑16460平方米,做到了和諧拆違“零沖突”、全面拆違“無死角”。
為什么能?因為新渡鎮堅持多措并舉促自拆、保證公平推強拆。村兩委干部走家串戶,摸排底數,宣傳政策,講明“遵法守法”這個理,量準“一視同仁”這把尺,積極做好群眾的思想疏導與矛盾化解工作。
家住土橋村的楊來民,在聽到自家3個棚子被劃入拆違范圍時,一開始有些難以接受,但在與村干部一起算清“安全帳”“情理帳”后,很快打開了心結:“這些棚拆掉以后,道路比以前寬敞了,騎車視線也不擋了,我覺得值!”
“面子、里子”雙提升
盡管氣溫不斷升高,雙港鎮山明村由“臟亂差”到“潔序美”的“更新記”仍熱度不減,公路沿線的鋼架棚上,有工人熟練使用著電鉆、切割機等工具,伴隨嗡鳴聲、咣當聲,一片片鐵皮被有序拆卸;嚴老屋組的多條巷道,地面被挖開一米多深的溝槽,工人們正在其中緊鑼密鼓地鋪設排水管道,而鄰近的小橫山鋪組、汪新屋組,雨污分流工程已順利完成,一舉終結了長期困擾村民的污水外溢、氣味難聞之痛。
圖為工人正在拆除雙港鎮山明村公路沿線鋼架棚。
觀一隅而知全局。雙港鎮統籌抓好“拆違拆舊、清雜清亂”專項行動與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三大革命”,“面子”“里子”一齊改,推動人居環境整治不斷往“精”里做、往“細”里走。
在白果村,從主次干道到河塘溝渠,從田間地頭到畜禽圈舍,每一處都有過“美容師”忙碌的身影?!艾F在路硬化了,路燈安裝了,還有保潔員定期對村道兩邊雜草、垃圾進行清理,別提多舒心!”村民程月勝對此贊不絕口。再看天城村,該村兩委積極整治房前屋后、南河沿線以及村莊閑置土地,引導群眾種植薄殼山核桃等搖錢樹,做到見縫插綠,地盡其利,增綠又增收……
既是“面子”的煥新,也有“里子”的充實,雙港鎮正奮力實現“凈起來、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今年上半年已清理農村生活垃圾378噸、無功能建筑面積約1173.28平方米,新建衛生戶廁160個。
黨員干群齊上陣
縱觀大關鎮如火如荼的拆違進程,黨員“打樣”的現象比比皆是:臺莊村退休老教師祖興如率先垂范,第一時間拆除了自家2間廢棄角屋;小關村老黨員章龍生主動拆除了45平方米的鋼構棚,按鄉村規劃圖紙改建門前招牌,彰顯徽派風格;歧嶺村黨員劉惠仙不僅以身作則,還積極對鄰里親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加深大家對這項工作的認識和支持。
黨員干部的榜樣示范是最有力的動員,村民們的積極性不斷提升、參與度不斷加碼,從拆違清亂的旁觀者變成踐行者、從推動者變成受益者。體現在數據上,大關鎮半年來籌工籌勞達4562人次,籌資超62萬元,清理亂搭亂建225戶,評選“星級文明戶”“美麗庭院”等125戶,綠化及發展“五小園”116個。
步入何畈村江圩組“美麗庭院”示范戶笪云華家中,撲面而來的是清新的香氣,干凈的庭院內滿是各色花卉和各種小菜。笪云華是村里出了名的“巧手”,不僅每天“沉迷”于打理庭院、侍弄花草,還熱情地向村民分享種植技巧,贈送花苗花種。如今,在江圩組,家家戶戶爭當“潔凈人家”、深耕“美麗庭院”,塘畔綠樹成蔭,路邊花團錦簇,猶如微型公園。
放眼大關鎮全域,江圩組并非特例。經由干群的攜手共建,曾經雜物堆積的房前屋后陸續被小花園、小菜園等點綴,推門見綠、抬頭賞景的農家小院越來越多,正不斷匯聚成生態宜居的“大美鄉村”畫卷。 (潘皓月 吳磐 曹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