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美麗黔西 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桐城師專推廣普通話志愿服務團隊“黔西行”紀實
時間:2023-08-21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桐城師專推廣普通話志愿服務團隊“黔西行”系列活動現場。
8月9日至14日,教育部2023“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入選團隊之一——桐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桐文”普通話推廣團隊,奔赴貴州省畢節市黔西市,開展推廣普通話志愿服務活動。
8月9日晚,該校“桐文”普通話推廣團隊到達黔西市,在項目動員培訓會上,團隊指導老師再次明確了此次活動的主題,隊員們討論完善了活動方案,并結合各自的專業特長,領取了相應的工作任務。
夏日清晨,黔西鄉村的小路蜿蜒如帶,遠處云白風清,群山青綠似黛,炊煙隔江而起,裊裊于山水之間;田園里是成熟的瓜果、農人明媚的笑臉,處處是生機蓬勃的景象。
圖為桐城師專推廣普通話志愿服務團隊“黔西行”系列活動現場。
8月10日上午,團隊成員深入本次活動的第一站——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宣傳推廣普通話。時值每周一次的集會,鄉村街道上車水馬龍、人頭攢動,隊員們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老人、婦女和兒童進行了隨機調查,并發放普通話宣傳冊。在新仁苗族鄉鄉政府機關,隊員們深入每一個辦公室,開展問卷調查。針對調查問卷反饋情況,培訓教師對原有培訓內容進行增刪,對新仁苗族鄉干部在學習、使用普通話過程中亟需解決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重點糾正了他們平舌音、翹舌音發音嚴重不分的問題,取得較好效果。
圖為桐城師專推廣普通話志愿服務團隊“黔西行”系列活動現場。
8月11日上午,團隊兩名指導教師、八名學生來到洪水鎮解放村村委活動室,里面已經坐滿了當地少數民族的老人和兒童。團隊成員首先用當地方言唱了一首兒歌,贏得一片歡聲笑語,大家之間的距離感被漸漸消除。隨后,隊員們教村民用普通話朗誦詩歌,在這個過程中,村民們說普通話的缺陷充分顯露,隊員們就此開展專題培訓,糾正他們的發音錯誤,激發村民們學習、使用普通話的熱情。
當日下午,該團隊趕赴距離解放村兩里開外的一處紅色教育基地——紅二、六軍團臨時指揮所舊址。團隊成員采訪了紅軍后裔代爺爺,代老向大家動情講述了當年紅軍的革命事跡,同時希望“推普”團隊能夠利用普通話優勢、傳播紅色故事的強烈意愿。為滿足代爺爺的心愿,團隊成員現場拍攝了一段視頻并上傳抖音平臺,借助新媒體平臺傳播引流,吸引更多的人關注這片紅色熱土。
8月12日上午,該團隊來到洪水鎮附廓社區,舉辦“如何推廣傳播普通話”專題座談會,社區居民訴說自己在子女教育、直播帶貨中,因不會說普通話帶來的煩惱。他們已經深刻地認識到:會說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團隊隊員結合社區居民學習、使用普通話的現實需求,現場給出了學習、練習“說普通話”的建議。
當日下午,該團隊在街區宣傳推廣普通話,遇到來自其他院校的貴州籍在校大學生暑期實踐團隊,雙方約定:來年的暑期共同加入“推普”活動行列。因為有了新伙伴的加入,團隊成員底氣更足、眼界更寬,對明年暑期實踐活動充滿了期待。
圖為桐城師專推廣普通話志愿服務團隊“黔西行”系列活動現場。
8月13日上午,該團隊與洪水鎮附廓社區學齡兒童交流,開展以“找準正確發音,讀好偉人詩詞”為主題的詩詞誦讀活動。在團隊成員的引導下,當地兒童熱情參與,練習發音,用普通話誦讀了《七律?長征》。
8月14日上午,該團隊再次到洪水鎮政府,為該鎮公務員們送上一堂《關于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意義及如何糾正語音》的專題講座。當日下午,團隊隊員們到文峰街道塔山社區,和小朋友們展開聯歡,參加詩詞朗誦、兒歌串唱、擊鼓傳花等活動,度過一段難忘的時光。
此次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讓團隊成員們對實施“推普助力鄉村振興”項目的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大家認為,推普助力鄉村振興,既要做好推廣、使用普通話工作,還要加強方言的整理、保護和利用工作,形成“普方共存”的可持續的語言生態環境,保護好地方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文化振興。
桐城師專“桐文”普通話推廣團隊的“黔西之行”,受到當地干群的歡迎和認可,團黔西市委公眾號“青春黔西”和央視新聞貴州總站對此次活動及時作了跟蹤報道。(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