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以科技創新推動種業振興
時間:2023-02-03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桐城市水稻研究所為全國唯一縣級科研單位入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同時被批準設立博士后工作站,為安慶市事業單位唯一一家。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打好種業翻身仗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兩強一增”有關工作要求,重點圍繞種業行業關鍵技術瓶頸設立相關課題,培養優秀人才,推動技術攻關。加強農業科技產業開發與成果轉化,選育水稻品種8個,引進新品種227個,安排和實施了158個組別累計1980個品種參試的試驗,篩選出適合桐城市種植的優良品種50多個。“機插水稻盤育秧苗株型調控技術研究與應用”等多項研究成果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和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
強化種質資源收集與利用。我市積極組織開展種質資源普查、收集、登記,強化農作物、畜禽、水產等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建設。在嬉子湖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設中華鱉、青蝦和吻鰕虎魚保護核心區和實驗區各3處。全市建成種質資源保護鑒定圃2處、繁殖基地5處,入庫優異農作物種質資源35個。
實行品種發布制度。加快品種更新換代,加強農作物品種試驗、示范、展示基地建設,推動實現基地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管理,年試驗測試品種能力達到200個。建設農作物種子、種畜禽、水產親本品質質量檢測站3個。連續三年在嬉子湖種質資源保護區增殖放流鰱魚、鳙魚夏花苗種400萬尾。
充分發揮平臺作用。發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桐城試驗站的平臺作用,重點培育“優質專用、綠色高效、抗逆性強且適宜機械化”的新品種,推進“桐城水芹”“桐城小花棉”提純復壯、擴繁等工作。充分利用激勵企業技術創新的各類普惠性政策,鼓勵引導種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種業企業與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安徽農業大學等6家院校合作,逐步構建桐城市特色優質苗種繁育體系。
建立創新育種體系。探索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協同、育繁推一體的育種創新體系,建立健全要素跟著市場走的“公司+研發平臺+研發團隊”協同創新機制,瞄準現代農業提質增效關鍵需求,實施重大品種聯合攻關。截至目前,已育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3個。(汪向東 邱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