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官在鄉村課堂開講,打通法治教育“最后一公里”
時間:2022-12-13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同學們,你們身邊發生過校園欺凌嗎?”
“同學們,你們有聽說過《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嗎?”
“各位同學,今天我來給大家上一堂法治課,希望這節法治課能幫助大家增強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12月8日,在掛車河初級中學,桐城市人民檢察院的未檢檢察官姚珊為全校學生送去了一堂精彩生動的法治課。
課堂上,針對在場學生們年齡較小、自我保護意識較弱的特點,檢察官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看得懂的方式,向同學們解釋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的法律知識。當問同學們有沒有給別人起過外號,同學們哄堂大笑并回答“有!”時,檢察官向同學們分享了一個小男孩因被同學們起外號而不愿意上學,產生了嚴重心理問題并導致退學的故事,借此告訴同學們,起不恰當的外號也是一種校園欺凌的行為。
“不僅僅是‘起外號’,還有很多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行為也是校園欺凌,包括打、踢、抓、咬、推搡、勒索、搶奪和破壞物品等身體暴力,辱罵、譏諷、嘲弄、挖苦、起外號、恐嚇威脅等言語暴力,還有利用同伴關系和社會操作進行欺凌,使被欺凌者遭受謠言傳播影響的心理暴力也是校園欺凌的一種。當我們遭受到校園欺凌應該怎么做呢?要及時尋求老師和家長的幫助,有必要時要尋求法律的幫助。同學們,你們還要約束自己的行為,強化法律意識,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好學生。我們不要成為校園欺凌的受害者,也不能成為校園欺凌的施害者,要勇敢堅定地對校園欺凌說‘不’!”檢察官在課堂上還向同學們介紹了強制報告制度,課后和該校校長一同張貼強制報告制度主題宣傳海報,共同呼吁依法履行強制報告義務,呵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
一直以來,桐城市人民檢察院積極履職,在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下一步,該院將繼續推深做實“法治進校園”活動,到鄉村學校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為學生們提供有針對性的、形式多樣的法治課,讓更多的學生接受法治教育。(劉同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