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專題調研報告】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 撐好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護傘”
時間:2022-12-09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以下簡稱《未成年人保護法》)經修訂施行以來,桐城市教育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于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制度建設、完善學校保護機制,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努力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做細做實,切實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日前,市教育局按照市人大常委會的工作要求,對全市教育系統貫徹實施《未成年人保護法》情況進行了認真調研,找差距、查短板,確定解決問題路徑并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市現有未成年人112000余人,在桐城市范圍內就讀的中小學生60408人,留守兒童1097人。一直以來,桐城市教育系統強化主體責任意識,在突出學校教育主陣地的前提下,積極完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措施,健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體系,密切家校聯動,從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聯動等多個角度筑牢未成年人保護的“防火墻”。
截至目前,全市有10所學校被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司法部和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命名為全國“零犯罪”學校,8所學校被安慶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校園”稱號,3所學校獲評省級文明校園,21所學校獲評安慶市文明校園,2所學校被命名為安慶市“法律六進示范點”。9名教師被授予為全國青少年普法優秀教師和優秀輔導員稱號。數十名學生榮獲市級以上的“學憲法講憲法”知識競賽和演講比賽獎項。
二、主要做法
新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施行以來,桐城市教育系統著力推進《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習宣傳,按照市未保委的職責分工,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校主要負責人為本單位的第一責任人,厘清職責任務,形成了一把手主抓、分管負責人具體抓、教育系統全員參與的“未?!惫ぷ鞲窬?。
一是強化學習宣傳,營造良好氛圍。新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施行后,市教育局機關及各中小學、幼兒園在單位黨組織引領下,認真開展學習宣傳活動,通過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黨支部“三會一課”、專題黨課、職工大會等形式廣泛學習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形成了良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氛圍;對照新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內容,建立健全未成年學生保護工作各項制度,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形式,積極聯系督促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
二是明確職責清單,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以《未成年人保護法》貫徹落實為青少年普法重點,明確未成年人學校保護工作清單,有效促進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有機結合,將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經費納入年度法治工作經費預算和年度學校財務預算,保障工作順利開展。以未成年人保護為切入點,通過加強組織領導、構建長效機制、簽訂師德承諾書、完善師德考核機制,加強中小學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升師德師風水平。強化涉及未成年人相關事件的強制報告制度,及時受理、處理涉及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相關線索,做好學校教職工和相關人員的入職查詢和定期查詢工作。
三是加強法治宣傳,落實專題培訓。今年以來,我市教育系統各單位聯合法院、檢察、公安、司法等部門,選聘中小學校(幼兒園)法治副校(園)長,全市學校幼兒園法治副校長和法治輔導員聘任工作實現全覆蓋。充分發揮法治副校(園)長的專業優勢和積極作用,協同開展民法典進校園、防范校園貸、防治校園欺凌、防范性侵害等專題宣傳活動,推動法治校園建設。
四是排查校園周邊環境,開展綜合治理。針對校園周邊環境問題,市教育局提請市委政法委牽頭各職能部門,聯合開展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建立健全校園及周邊安全環境評估、管控與處置制度,并建立臺賬;聯合公安部門開展2022年桐城市防范學生欺凌專項治理行動,強化源頭防范、風險防控,健全早發現、早干預、早處置的防范工作機制。
五是扎實鞏固校園安防體系,確保學校安全穩定。2021年,全市已高質量完成專職保安員配備、校園封閉化管理、一鍵式緊急報警和視頻監控安裝聯網、“護學崗”設置4個100%任務目標。在此基礎上,2022年以來,全市166所學校幼兒園全部組建由學校領導班子成員、教師、安保人員、學生家長志愿者和公安民警組成的學?!白o學崗”,每天堅持在學生上放學時做好值班值守工作,強化上放學時段及校園易發事故地點的安全保障工作,保證每一位學生高興到校、安全回家。
六是規范運營管理,保障校車安全。我市在10個鄉鎮投放66臺校車,乘車學生達1700余人。為確保校車安全運行,會同公安交警、交通運輸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定期開展校車運行安全監管,嚴格執行“定車輛、定站點、定線路、定人員、定座位”管理模式。所有校車均配備GPS車載視頻一體機,接入校車管理專用平臺;駕駛員、照管員每月開展業務集中學習;沒有發生一例校車交通安全事故。
七是落實聯防聯控,做好“防溺水”工作。今年以來,青少年“防溺水”工作深入推進。市教育局嚴格貫徹落實學校防溺水宣傳教育責任(十條),全市各校強化責任擔當、強化宣傳力度、強化風險排查、強化安全教育、強化協同配合,通過印發宣傳冊、主題班會、致家長一封信等方式將防溺水教育覆蓋到每一位學生,打好思想上的“預防針”。
八是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每所中小學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經常性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排查、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培訓、學生心理危機識別和干預等工作,依托桐城市心理學會、桐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站和學校心理健康輔導室,建立了較為系統的心理健康服務疏導和危機干預機制。聚焦中高考學生、留守兒童等重點人群,及時提供專業化、個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務。
九是做好重點青少年群體的管理服務工作。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和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針對殘疾兒童就學、困境兒童保障和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專門出臺政策文件,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特殊群體教育保障工作體系。同時做好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杜絕學生因貧困、厭學、入學路途遠等原因輟學。印發《桐城市教育系統開展重點青少年群體服務管理工作實施方案》,摸排留守兒童(青少年),建立留守未成年學生、困境未成年學生信息檔案,組織學校加強服務管理工作。
十是規范落實“雙減”政策和“五項管理”,保護學生身心健康。2021年秋季學期開始,桐城市教育系統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雙減”政策,嚴守提質、減負、增效主基調,堅持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認真落實“5+2”課后服務“一校一策”模式,基本滿足學生課后服務需求。嚴格落實學?!拔屙椆芾怼惫ぷ?,預防和干預學生過度使用網絡。采用校園巡查、推門聽課、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方式對全市中小學?!拔屙椆芾怼惫ぷ髀鋵嵡闆r開展督導。建立健全“雙減”工作督導考核機制,印發《2022年桐城市“雙減”督導工作方案》,把“雙減”工作納入履行教育職責評價,作為責任督學常態化督導內容。加大對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和監管力度,聯合市場監管、衛健、公安、民政、文旅體等部門,定期開展聯合執法和專項督查,常態化進行日常監管。全市各鎮街道積極作為,將校外培訓機構巡查納入網格員日常工作內容,實現校外培訓機構監督管理全覆蓋。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學校法制宣傳的深度和效果有待進一步提升。部分學校還未充分意識到《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習宣傳的重要性,沒有充分利用網絡、微信公眾號等學生、家長喜聞樂見的平臺提升宣傳效果,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氛圍還不夠濃厚。
二是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活動方式相對單一。困境兒童和留守兒童關愛活動多停留在走訪、慰問等傳統方式上,個性化不足,效果不明顯。需要針對未成年個體的不同特點,因材施策,滿足不同需求,實現精準關愛幫扶。
三是家校協同有待進一步加強。部分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視程度不夠,造成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主體缺失。如父母離異造成的家庭教育主體不全;孩童“放養”“散養”,家庭教育主體不盡責;父母外出,由祖父母代管,隔代教育造成家庭教育主體移位。
四、下一步工作建議
一是加強理論政策法規學習,不斷提升思想認識。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各級黨委政府關于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決策部署。建立健全學校未成年人保護規章制度,督促指導各類學校落實未成年學生在校期間各項權益的保護職責。組織教育系統干部職工學習新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安徽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系統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提高教育系統推進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二是持續做好“雙提升”工作,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堅持以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工作中心,將做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作為工作重點,持續改善辦學條件,規范辦學行為。實施好第四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落實農民工隨遷子女就學政策,保障隨遷子女享有與流入地兒童少年平等的受教育權利。做好適齡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殘疾兒童等特殊學生群體入學工作。加強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等管理工作。
三是推進“護校安全”行動,不斷強化安全管理。深入推進“護校安全”專項行動和校園安全防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持續開展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工作,健全完善防范黑惡勢力侵害校園常態化工作機制。持續加強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災減災、預防網絡沉迷、禁毒等方面專題教育。加強對校園安全事故以及師德違規、校園欺凌等案件的處理力度。
今后,桐城市教育局將認真總結前期工作經驗,向先進典型學習,在創新保護方式上尋思路,在強化隊伍建設上找方法,在重點人群關注上想點子,全力撐好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護傘”,為桐城爭創“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市”作出桐城教育人的新貢獻。(桐城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