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專欄 >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行動
黃甲鎮:整治人居環境 群眾共享“潔凈美”
時間:2022-12-05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走進黃甲鎮,錯落有致的房屋、干凈整潔的路面、精美雅致的文化墻映入眼簾,一幅山清水秀、村凈景美的美麗鄉村畫卷盡收眼底。近年來,該鎮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持續改廁、治水、治污、治臟,以環境美厚實鄉村生態振興的底色。
改廁治污,還凈于民。為打通農村污水治理“腸梗阻”,該鎮以治“污”為重點,加大鎮村污水處理設施和衛生廁所建設,加大農村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整治農村排水系統。該鎮對各溪溝河流淤積情況、垃圾污染情況、污水亂排情況進行摸排調查,統籌資金,投入300余萬元在鎮區建成污水處理站,年處理污水量可達3.6萬噸,有效改善鎮域內河湖水質。同時因村因戶施策,全力推動“廁所革命”,堅持廁所改造與污水治理、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相結合,配套做好廁所糞污處理。目前,該鎮已完成1426戶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工作,讓老百姓徹底擺脫了過去“一個土坑兩塊磚,蚊蠅成群豬作伴”的如廁尷尬,開始了宜人宜居的新生活。
河長治水,還景于民。長期以來,該鎮按照“鎮級河長每月巡河、村級河長常態化巡河”的要求,嚴格落實河長巡河制度,定期組織全鎮干部職工、各村人員、保潔人員,開展“河長清河行動”,堅持巡生態、巡安全,強化日常監管,嚴禁生活污水直排,嚴厲打擊水環境領域違法違規行為。結合“村民積分制”,加強環保教育,引導群眾參與水庫周邊及門前屋后溪溝的垃圾清理,推進治水護水常態化、規范化,主動擔起“一方人守護一方水土”的責任,養成看河、守河、護河習慣。如今,水清岸綠景美,已是鄉村尋常景。
戶戶治臟,還潔于民。垃圾隨意堆放、蚊蟲飛繞的現象如今已在黃甲鎮已成為歷史。近年來,該鎮統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不斷加強垃圾房、清運車等環衛基礎設施設備配套,積極探索環衛保潔市場化運作模式。在村莊清潔等行動基礎上,由村莊面上清潔向屋內庭院拓展,重點圍繞“整治農戶庭院、改善個人衛生”開展專項行動,確保每家做到“四凈兩規范”、每戶做到“四勤兩參與”。針對老弱病殘戶制定“一戶一方案”,實行清單化、閉環式管理,實現全鎮面上、點上衛生環境無死角。如今的村里少了裸露的垃圾堆,多了一排排干凈的垃圾桶;少了隨風亂飛的白色垃圾,多了一趟趟來往的垃圾清運車。隨著環境衛生變得整潔干凈,群眾也逐漸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人居環境整治切實扮靚了鄉村的“面子”、充實了群眾幸福生活的“里子”。(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