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報告,見行動】桐城: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繪就“生態美市”新畫卷
時間:2022-10-27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這一戰略部署和行動指南,讓桐城上下歡欣鼓舞,建設“生態美市”的決心更加堅定,全市上下正以實際行動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治理污染源、共抓大保護、整治促宜居上持續用力,共建共享幸福宜居之城。
近年來,桐城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美市”不動搖,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人居環境提升攻堅戰,努力讓桐城天更藍、水更清、地更凈、人居環境更宜人,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統籌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環境質量不斷改善。桐城全面落實“五控”要求,實施大氣污染防治10條強化措施。今年1至9月,全市PM2.5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25微克,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94.1%,未出現重污染天氣,連續6個月空氣質量排名位居安慶市第一。推深做實河(湖)長制,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水標準,達標率保持100%;菜子湖國控斷面水質達到Ⅲ類水標準。持續開展耕地周邊涉鎘等重金屬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加強污染地塊名錄管理,推進10個工業污染地塊詳查、風險評估和治理修復;依托安徽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危險廢物處置全過程監管。
持續加強生態保護,生態容量不斷增加。桐城實施嬉子湖濕地公園封灘育草2處共20公頃,完成嬉子湖國家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勘界立標,爭取引江濟淮生態補償資金1090萬元,用于后期種質資源保護區生態修復。開展聯合執法,依法查處非法采砂案7起。創建幸福河湖走向深入,牯牛背水庫通過省級驗收,16條(個)市級河湖通過健康評價。常態推進長江流域“十年禁漁”,建立重點水域網格化管理隊伍,建成桐城市漁政信息化中心,實現24小時全方位監控和常態化巡湖禁捕,查辦漁業案件223件。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投入1368萬元對3個非煤礦山開展揚塵及礦區環境綜合整治,爭取省市財政資金450余萬元對13個廢棄露天礦山進行治理,修復面積達29.7公頃。
大力整治城鄉人居環境,提升幸福宜居指數。桐城在推進城區背街小巷、棚戶區改造的基礎上,同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統籌鄉村振興資金3577萬元,支持18個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1000戶農戶改廁和人居環境整治、村鎮污水治理等項目,已完成13個建制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項目、3個鎮政府駐地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提質增效、2處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測土配方施肥122萬畝次,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90%、化肥利用率達41.5%;建成9個全程綠色防控示范區,綠色防控面積達25萬畝以上,農藥使用量減少24.7噸。推進農膜回收使用,農膜使用量162.48噸,回收量131.45噸,回收率80.9%。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推進年處理2萬噸畜禽糞污及農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重點項目建設,全市161家養殖場(戶)完成建設任務,建設2個第三方畜禽糞污處理中心,畜禽糞污資源化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100%,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6.5%;新建3個秸稈收儲中心項目,“三夏”農作物秸稈利用量7.70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已達95%。(楊賢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