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日報:雙溪村務實篤行實現華美蝶變
時間:2022-07-19
來源:
盛夏伊始,萬物并秀。走進全國文明村桐城市龍眠街道雙溪村,一幅山清水秀、村容整潔的美麗新農村畫卷,散發出蓬勃的發展活力。
因地制宜慧選產業
雙溪村地處龍眠山森林公園的腹地,在這樣一個美麗的生態功能區內,如何堅持綠色發展,守好生態紅線?
雙溪村黨總支因地制宜、慧選產業,把種植茶葉作為突破口,以做大做強特色茶產業為主要抓手,積極申請專項資金,通過“支部+合作社+村民”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引導所有村民參與到茶產業發展中來,建成多個有機茶生產基地,讓雙溪村的茶產業走上規模化、科技化、品牌化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子。如今,雙溪村擁有茶廠8個,專業合作社組織2家,家庭農場1家,11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全村發展茶葉產業,每年產生實際效益2000余萬元,戶均收入達到4萬元,農民收入不斷提高。
產業發展起來了,雙溪村又在“茶葉”抱團發展上做文章,走茶旅融合發展的路子。通過把家里的房屋打造成茶家樂,開放茶園,讓游客全方位體驗茶事。將原來的村部建成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游客接待中心和茶文化研學基地,發展以“茶”為核心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成效漸顯。
為民解憂改善環境
龍眠街道因村制宜,點面結合,分層次有重點地推進村容村貌改造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持續改善。雙溪村以此為契機,深入推進農村河道整治、綠化管護、垃圾收集處理、秸稈禁燒禁拋、農村違建治理等長效管理。組建專職管護隊伍,打造“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的鄉村環境?;I集資金60余萬元用于部分村民組安全飲用水提升工程,讓村民再無缺水之憂。新建忽皮嶺村民組至烏石巖村民道路,徹底解決忽皮嶺及烏石巖村民組36戶148人出行難問題,打通“最后一公里”。同時,雙溪村主打生態牌,根據產業發展、風貌特色等資源稟賦,培育和放大村莊特色,力求生態美、農民富。
鄉村善治鄉風文明
為了令鄉村發展迸發出持久動力。雙溪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通過積極挖掘培育本土鄉賢文化,設立黨建文化廣場,鄉賢理事會,發揮老黨員、鄉村好人、道德模范等新鄉賢在矛盾調解、民情聯絡、文明倡導和干部監督等方面的作用,用農民群眾身邊典型引領示范,以鄉賢文化引領鄉風文明。
該村建立健全村民說事機制,通過定期召開村民說事會,對群眾提出的問題逐個進行責任分解、一一答復、逐個評議,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村務管理更加公開、規范。村務監督委員會充分發揮對財務管理和重大事項的決策作用,極大地增強了廣大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和監督意識。
雙溪村科學制定發展規劃,通過生態振興,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和組織振興。完成村民休閑廣場、村內綠化改造、特色文化墻、茶文化博物館、幸福河湖等項目建設。開展“好婆媳”“最美庭院”“星級文明戶”等評比活動和“初心茶社”等教育活動,實現內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的目標。該村先后被授予全國生態文化村、國家級森林鄉村等榮譽稱號。沉甸甸的獎牌,承載著全體雙溪人對對文明鍥而不舍的堅守與篤行,也見證著這個曾經的省級貧困村到全國文明村的華美蝶變。
全媒體記者 汪秀兵 通訊員 葉海霞
來源:《安慶日報》 2022.07.19 08版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