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日報:雙港鎮:盤活資源筑起振興路
時間:2022-07-12
來源:
“我在白陂湖養魚場干了快三年,一年有三萬元收入,還不耽誤自家干活。”7月4日,桐城市雙港鎮雙鋪村57歲的脫貧戶潘百勝一邊給魚兒投食一邊說。
這300畝的白陂湖,原來雜草叢生,淤泥沉積,沒有大戶愿接手,只能眼巴巴看著成了荒廢水塘。如何讓撂荒湖生“金”,前年雙鋪村通過筑巢引鳳,引進能人曹峰回鄉創業,開發白陂湖養魚。如今白陂湖不僅每年為村集體增收7萬元,還吸納像潘百勝一樣的4位脫貧戶務工。
近年來,雙鋪村充分利用閑置土地資源,在實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過程中唱出一臺“好戲”,讓村民年年增收和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愿景得以實現。
2017年該村新黨群服務中心投入使用,為實現資產利用最大化,村里將大會議室對外出租,每年收取租金5萬元;2018年,該村將村集體閑置用地完成農轉用手續報批,轉為建設用地,通過資產置換收益29萬余元;同年利用財政扶貧資金39萬元,入股桐城市廣大家庭農場有限公司新建糧食倉儲車間,目前已獲收益分紅10多萬元;雙鋪村老菜市場位于天城中學、雙鋪初中和雙港中心小學之間,為了盤活該閑置地塊,為學生搭建體育活動場地,該村爭取各級扶持資金55萬元,自籌資金35萬余元,將集體閑置資產老菜市場改造成約1000平方米的文體活動中心公開對外租賃,每年為集體增收7.44萬元。
“我的3.75畝土地租給了朱永干家庭農場,每年不僅能拿1300元土地租金,還能在農場打工,每天也掙得到100元,就地打工掙錢顧家兩不誤。”說起土地流轉帶來的實惠,正在秧田里勞作的脫貧戶王華勝說,“我妻子重度殘疾,兒子上初中,妻兒都需要照顧。再加上這兩年疫情反復,在外打工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去年,該村將530畝零散土地打包流轉給朱永干家庭農場。“農村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勞動力缺乏,為了有效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通過協調溝通,我們把這些閑置土地整合起來,流轉給合作社或家庭農場。這樣既增加了農戶的收入,也避免了土地撂荒,還為村民提供就近務工的機會。”雙鋪村黨總支書記桂菁森說。
有錢就有了興辦公益事業的源頭活水。該村完成道路硬化4.12千米,實現21個村民組垃圾桶投放全覆蓋,共投放50個垃圾桶,配置垃圾車1輛;重建涵閘2個;清淤當家塘3口;修建同興圩護坡400米。去年,該村人均收入2.2萬元,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51萬元。
“桐城市靈活運用‘資源、資產、資金’三要素,通過土地流轉、轉變土地經營模式、入股龍頭企業、創辦合作社等多種形式,發展村集體產業,增加村集體收入。”桐城市委組織部農組辦工作人員胡國貴說,去年桐城市203個行政村共實施“造血”項目1800個,集體經濟經營性總收入10028萬元,村均年經營性收入49.4萬元。
全媒體記者 汪秀兵 通訊員 孫傳銀
來源:《安慶日報》 2022.07.12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