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開局年” 奮進“趕考路”】桐城:學史力行踐初心 砥礪奮進開新局
時間:2022-01-25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2021年,桐城市黨史學習教育緊扣目標要求,統籌謀劃,層層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落地有聲,階段性成果不斷顯現,向上級黨組織和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提高政治站位 以上率下強化學習
桐城市委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精心謀劃,高位推進。2021年3月8日,召開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動員部署會議暨黨的工作會議,吹響桐城市黨史學習教育的集結號,學習熱潮在龍眠大地磅礴奔涌。
全市組建8個巡回指導組,進駐83家參學單位,全覆蓋開展督導。1155個黨支部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1279場,對標對表做好問題整改。959個農村基層黨組織,召開968場專題組織生活會。
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組織黨史專題學習15次、培訓4次、交流研討8次、專題讀書班1次,赴烈士陵園、渡江戰役二野司令部舊址開展現場教學3次。全市各參學單位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全面開展集中學習和自學,共組織專題學習4700余次。
7月1日,全市83家參學單位共8100人集中收看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重要講話現場直播,全市黨史學習教育上下一盤棋。83家參學單位共開展“七一”重要講話精神集中學習477次、集中研討193次。全市各單位以不同形式組織開展專題學習150余場,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桐落地生根。從龍眠山麓到嬉子湖畔,從北峽雄關到大沙河邊,黨史學習教育不斷升溫,高潮迭起。
深入開展宣講 廣泛凝聚共識
4月27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微宣講在唐灣鎮蔣潭村中共桐懷潛中心縣委第一次代表會議舊址舉行,這是桐城獨創的 “百年黨史大家講、百場宣講礪初心”微宣講的第一站,市委書記徐雄主講,拉開全市多層面多角度黨史微宣講的序幕。截至目前,市鎮兩級聯動開展黨史“雙百”微宣講350余場,受眾5萬余人。
做實“規定動作”,做精“自選動作”。桐城先后開展專業化宣講、特色化宣講和藝術化宣講。組建“1+5”宣講團。市委宣講團采取1+1模式,深入基層開展一場宣講報告、一場調研座談式小規模宣講。目前已開展專題宣講85場,受眾7500余人。同時在全市范圍內遴選英模勞模、專家學者、企業家、群眾等組建專家宣講團、青年宣講團、英模宣講團、巾幗宣講團、百姓宣講團五大宣講團,開展專題宣講37場,受眾3161人,五大宣講團,蹲地頭、下車間、進校園、走村鎮,把紅色聲音傳播到龍眠大地的每一角落。打造“百年黨史大家講,百場宣講勵初心”雙百微宣講特色品牌。用活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主陣地。組織領導干部、老戰士、老黨員、企業負責人、農村致富帶頭人、青少年等擔任宣講員,深入基層開展小范圍、互動式微宣講。各地各單位積極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利用快板、三句半、桐城歌、黃梅戲等載體,開展藝術化、分眾化宣講,讓黨的理論走進基層、走進群眾。孔城鎮成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微宣講小分隊,利用快板書形式,把六中全會精神宣傳到村到戶到人,讓微宣講接地氣、入人心。青草鎮花戲樓表演隊以戲曲的形式將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直觀地展現給廣大基層群眾和黨員干部。
一場場沉浸式、互動式宣講交流,猶如涓涓細流,滋潤著聽眾的心田,激起人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豪邁激情,凝聚起團結奮進的不竭力量。
聚焦紅色資源 賡續紅色血脈
在唐灣鎮蔣潭村的群山環抱中,有一座古樸的建筑。中共桐懷潛中心縣委第一次代表會議舊址猶如一座標桿,見證了桐城黨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千年古鎮孔城老街一隅,一個叫方家倉的地方,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被淘洗凸顯出來。這是桐城第一個中共黨支部——孔城支部所在地。
桐城中學一棟磚木結構的老房子,是渡江戰役二野司令部舊址。其間陳列的物品,仍在述說著百萬雄師過大江的豪邁。
歐家嶺的長坡上,巍然聳立的無名烈士塔,依舊守衛著紅軍戰士堅信革命必勝信念的忠魂。
本土紅色資源是黨員干部了解黨史、增強黨性鍛煉的重要載體。戴長春飯店、葉家灣、棋盤嶺等一批本土紅色資源被淘洗出來,成為廣大黨員干部黨史學習的打卡地。人們紛紛來到革命舊址和紅色展館憑吊緬懷,補足精神之鈣,蓄積奮進之力。
維護好修繕好紅色舊址,是不忘歷史的內在要求。桐城市安排專項資金,完成渡江戰役二野司令部舊址的展陳提升工程,修繕了戴長春飯店和孔城方家倉舊址,修建歐家嶺起義舊址上山道路安全護欄和人行棧道。
當年的燎原星火,是桐城先輩的榮光。薪火相傳,賡續紅色血脈,是桐城后輩的責任。桐城先后編印“紅色桐城”精選讀本,舉辦“紅色印記 光輝歷程”桐城黨史百年圖片展,編排展演大型紅色題材黃梅戲《風雪歐家嶺》,攝制黨員教育片現代黃梅戲音樂劇《圓夢金河灣》,制作《唱支歌兒感黨恩》《頌歌唱給黨》等微視頻,把“紅色種子”不僅保留在大地上,更鐫刻在人們的心中。
堅持以學促干 踐行為民辦事
圍繞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全市上下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實行“學黨史辦實事”市級領導調度制度,市領導領辦實事148件,已完成121件。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居民區活禽宰殺擾民”問題,市委書記徐雄帶頭領辦。自10月1日起,中心城區正式禁止活禽分散交易屠宰,啟動“集中屠宰、統一檢疫、冰鮮上市”模式。市委副書記、市長章周中到龍眠街道長生社區,現場調度群眾反映的“停車難”問題,解決群眾煩心事。全面啟動全市電動車綜合治理,歷時兩個月,完成電動車上牌20多萬輛,實現“車有牌、行有規、停有序”,城市治理再上臺階。
各地各部門借力黨史學習教育,把為群眾辦實事提上更加重要的議事日程。共征集問題清單11142件,實行銷號管理,截至2021年12月底,已辦結10528件。市教育局重點在城區增加學位供給上推進重點項目,增加學位540個,另有 1200個學位正在建設中;人社局圍繞就業難常態化開展“2+N”招聘活動,全年舉辦54場招聘會,達成就業意向3940人,建立見習基地72家,開發見習崗位523個;金神鎮黨員干部甘當 “店小二”,共走訪企業560次,幫助企業協調處理問題51個;大關鎮百嶺村高擺村民組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由鄉賢領銜,通過實干創造出“自我規劃、自我整治、自我建設、自我管理”的基層治理方式……
一個個實招,一件件實事,在群眾中引起廣泛共鳴,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空前提升。黨群同心,凝聚力不斷增強,五個文明建設比翼齊飛。2021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40億元,實現財政收入32.6億元,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10%,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7家。新簽億元以上項目57個,其中超10億元項目7個,實際利用省外資金120億元。
千帆競發勇追夢,百舸爭流力當先。桐城市秉持黨史學習教育的不竭動力,鉚定 “全省十強”目標、打造“人文勝地,智造名城”目標,奮力建設現代化美好桐城,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汪桂云 曹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