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法治鄉鎮建設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時間:2021-12-24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強調,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加快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并提出了一系列體制機制制度的保障舉措,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鄉鎮作為基層組織,是法制建設的前沿陣地,其完善的法制建設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意義重大。
在法治政府建設過程中,鄉鎮法治政府的建設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鄉鎮政府是我國最基層的政府組織,處在政府工作的最前沿,是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重要執行者。鄉鎮政府是人民群眾最常接觸的政府,各種社會矛盾和糾紛大多數發生在基層并需要鄉鎮政府參與處理和化解。鄉鎮政府能夠達到“法治政府”的標準,不僅決定了人民群眾在法治政府建設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法治政府的整體水平以及建設進程。如何建設好鄉鎮法治政府,推進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提升,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努力提升鄉鎮政府工作人員的法治能力。針對鄉鎮政府工作人員法治觀念較差、法治人才匱乏的現狀,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方面,通過定期的法治培訓提升鄉鎮政府工作人員的法治觀念。法治觀念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逐步養成的。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法治培訓,可以逐步讓鄉鎮工作人員養成法治觀念。另一方面,要吸收更多的法治人才進入到鄉鎮政府工作。當前,我國的政府工作人員中,受過系統的法學教育的工作人員較少。在公務員招錄中,應當適當增加法治人才的錄用。通過以上兩方面的舉措,要讓鄉鎮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明顯提高,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法治理念,恪守權責法定、公開公正、守法誠信等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在法治軌道上全面推進鄉鎮政府的各項工作。
積極樹立重視法治素養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導向。針對當前我國鄉鎮政府法治觀念差與法治人才匱乏的基本現狀,要樹立重視法治素養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導向。要推進鄉鎮法治政府建設,就必須抓住鄉鎮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把法治觀念、法治素養作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標準,在相同條件下,應當優先提拔使用法治素養好、依法辦事能力強的干部。長此以往,必將形成鄉鎮政府領導干部、工作人員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與機制,從而為我國的鄉鎮法治政府建設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加快我國的鄉鎮法治政府建設進程。
著力加大法治宣傳的力度,優化法治政府建設的環境。針對當前鄉鎮法治政府建設環境較差的現狀,有必要在鄉鎮政府推行“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應把法治宣傳工作作為鄉鎮法治政府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和重點工作,制定普法規劃,明確普法內容,建立健全普法領導和工作機構,將普法工作責任具體到個人。在具體的普法工作中,鄉鎮政府一方面應該堅持普法工作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將法治宣傳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法治實踐工作中來,努力提高鄉鎮政府的普法實效。另一方面,鄉鎮政府應該積極創新普法理念、工作機制和方式方法,重點圍繞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普法工作,切實增強普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而提高鄉鎮群眾的法律認知水平和維權意識,為鄉鎮法治政府建設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重視加大對鄉鎮政府法治建設考評力度。近年來我國地方法治建設的動力機制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法治指標考核正在逐漸成為地方法治建設一個主要的推動力。建立科學合理的法治評估體系和考核標準并用之于考核,能夠有效提升地方政府推動法治政府建設的動力。在對鄉鎮政府法治建設考評的過程中,可以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讓鄉鎮政府的法治評估更加公平公正,從而真正達到“以評促建”的作用,推動我國鄉鎮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更好成效。 (青草鎮黨委委員、政法委員 陳晗)